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智能温室建设的三大瓶颈

智能温室建设的三大瓶颈

据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殿奎介绍,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80%,蔬菜设施面积近3000万亩。2005年设施生产的蔬菜(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人均占有量逾80公斤,比1980年增长近400倍,设施蔬菜人均食用量约57公斤,大大缓解了北方人民冬季吃菜难的问题。

第一, 设施类型以小型、简易结构为主,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据分析,在我国约250万公顷设施园艺生产中,代表设施园艺最高水平的大型连栋温室在我国仅有100公顷,仅占总面积的0.04%。日光温室约占20%,是北方冬季大面积生产的唯一类型。塑料棚占我国设施园艺总面积76.4%。在191万公顷的塑料拱棚中,只有部分为钢骨架塑料拱棚,竹木结构还占较大比例,因此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抵御天气能力有限,太冷、太热季节生产都比较困难。

我国日光温室主要分布在北纬32度到43度地区,但单栋面积多为667平方米左右,小型而分散,且温室以最简陋的普通型为主流。以日光温室发源地辽宁省为例:日光温室蔬菜占辽宁省种植业产值31.8%,成为其农业支柱产业。目前该省生产中同时并存4种类型温室,其中普通型为竹木结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约占总面积65%;第一代钢骨架节能型占20%;第二代骨架节能型占15%;“十五”的最新成果为第三代节能型,温室高大宽敞、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只占总面积0.01%。

第二, 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落后,缺乏理论基础和量化指标。

由于园艺设施类型以简易为主,对环境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必然有限。塑料大棚经常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受损,无法生产。即使在正常天气,大部分塑料大棚所能进行的环境调控手段也仅限于通风和避风。

日光温室遇到寒流或连阴(雪)天,光照不足失去热源和光源时,室内光照、温度、湿度都会出现不适合植物生育的逆境,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同时,由于北方冬季严寒多风,主要靠加温来保证作物生育,消耗大量能源,成本过高。

第三, 栽培技术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凭老经验管理问题突出。

专家指出,如何让科技进入农户,依靠科技实行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生产和管理,仍是困扰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工厂化农业示范项目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者素质低下和农村科技人才的极度匮乏形成强烈反差,出现了“你研究你的,我干我的”消极现象。生产中盲目施肥浇水、滥用农药、污染环境的情况比比皆是。据辽宁省统计,当地日光温室每平方米平均纯收益为12.56元,最低的只有5.20元。

专家指出,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之多,而耕地面积将从18亿亩缩减到16亿亩。如何在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的趋势下保障食品供应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因此设施园艺产业的作用将十分突出。为此,陈殿奎解释说,由于设施园艺涉及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科技含量高,必须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持和资金投入。荷兰一所大学里六分之一的专家都致力于设施园艺相关研发,而我国各学科研究往往各自为战,重复研究开发和建设,资金投入也严重不足。

张福墁认为,靠扩张面积和增加数量求发展的方式已不符合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今后应在提升设施园艺总体质量上下功夫,强化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设施园艺国情的发展之路,缩小与设施园艺强国的差距。

张福墁建议,科技创新必须“眼睛向下、思路向上”。针对我国设施园艺数量大、质量低的现状,科学研究应着眼于解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眼睛向下”才能走出“象牙之塔”,发现实际问题,急广大生产者之所急。“思路向上”才能瞄准学科前沿,瞄准高新技术目标和制高点,切实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使我国尽快进入世界设施园艺强国行列。

【返回 】